抗癌飲食 知識文 2023-10-10

關鍵抗癌食物密碼,癌友需掌握的四大重點

為什麼是我?

許多癌友罹癌後,會問道:「我都吃得很健康,怎麼會得癌症?」,開始歸咎自己過去飲食不均衡、三餐不正常、經常大小餐,或是頻繁吃超商微波食品等因素,但其實癌症發生的機制十分複雜,並不是單一原因所致,飲食絕對不是唯一導致癌症的原因,但養成良好的飲食觀念並加以實踐於生活,可以強化身體的免疫功能、維持好的健康狀況,不管是預防癌症、面對癌症、對抗癌症,都能提早為身體健康打底,更有本錢面對突如其來的考驗。

飲食與癌症息息相關

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變異而成,細胞變異過程和基因有關,人體內有許多種基因,有些屬於致癌基因,也有抑癌基因,癌症的生成原因可能是致癌基因被活化,例如血癌或淋巴瘤,或是體內抑癌基因喪失功能,例如乳癌、肝癌、肺癌、大腸直腸癌等。除了基因,有七成的癌症和飲食與生活習慣有關,好好把關每一口吃下的食物、善待自己的身體,就像是幫自己的健康打造了全面防護罩,是抗癌、預防癌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
不追求單一抗癌食物或保健食品

在台灣癌症基金會服務來初次營養諮詢的癌友時,許多人會問:「要吃什麼食物可以抗癌?」或是「聽說吃某保健食品能預防癌症復發,是真的嗎?」,在台灣,我們把食物分成六大類,分別是全穀雜糧類、豆魚蛋肉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乳品類、油脂與堅果種子類,每種食物的營養素均不相同,各類別的食物不可互相取代,而且六種類別的食物都要吃到,也就是說理想的抗癌飲食追求的是「均衡的飲食型態」,需要透過攝取各類對健康有益的食物來達成,才能讓整體代謝機制順利運作,並非依靠單一種食物或是保健食品。

沒有所謂超級食物,重點是飲食型態

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《飲食與運動防癌指南》指出,維持健康的體重、攝取各色蔬果、全榖類食物,並減少紅肉、加工肉品(如培根、香腸、火腿、熱狗等)、含糖飲料、精緻澱粉、酒精的攝取,遵循這樣的飲食模式可以幫助身體維持良好機能,達到預防癌症的好處,我們都希望好好與身體的癌細胞共處,最重要的是打造人體的健康沃土,讓癌症復發的風險降低,在飲食上,可以注意以下幾點:

1.維持理想體重

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, BMI)來衡量肥胖程度,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公尺)的平方,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.5至24之間,BMI在24以上屬於過重、27以上則為肥胖。除了BMI,也可以藉由體脂率,也就是身體脂肪所佔的比例,來判斷身體的脂肪組織是否過多,男性正常值為15~25%,女性則為20%~30%。

體位過重或肥胖是許多癌症的危險因子,讓罹癌的風險增加,像是乳癌、大腸直腸癌、子宮內膜癌、食道癌、腎癌、肝癌、卵巢癌、甲狀腺癌、胃癌、多發性骨髓瘤等,身體中脂肪組織過高,會增加芳香酶活性、雌激素合成,引起黃體酮下降,導致體內雌激素佔優勢,增加乳癌、肌瘤、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。因此,降低體脂肪改變的不只是外觀體態,也是降低罹患癌症或復發風險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
2.身體工廠的主要能源:全榖及未精緻雜糧

高油脂的精緻澱粉容易使胰島素上升,過高的胰島素會讓體脂肪增加,例如餅乾、蛋糕、奶酥麵包、甜甜圈等食物。值得一提的是,很多人聽說白飯屬於精緻澱粉、容易胖、對身體有害,認為白飯是導致疾病的萬惡來源,因此不敢吃白飯,但反而吃了很多高油、高糖、加工程度較高的食品,對健康危害更大!白飯雖然去除麩皮、胚芽,營養價值不如紫米、糙米,但還是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、礦物質,而且白飯是台灣人最常當作主食、最好取得的全榖雜糧類,只要在白飯中加入糙米、紫米、小米、藜麥、燕麥等全榖一起烹煮,成為複合型的碳水化合物,能延長飽足感、維持血糖和胰島素穩定,一樣是很好的主食選擇!建議每天吃的主食中,至少1/3以上為全榖及未精緻雜糧食物,例如:糙米、黑米、胚芽米、紅藜麥、黑麥、蕎麥、玉米、豌豆仁、地瓜、芋頭、南瓜、馬鈴薯、山藥、栗子、薏仁、皇帝豆、紅豆、刀豆、鷹嘴豆、綠豆、菱角、荸薺、蓮藕、蓮子等。

3.構築人體基本要素:補充足夠蛋白質

蛋白質是構成人體大大小小組織的重要成分,像是頭髮、皮膚、肌肉、骨骼、神經、器官都是由蛋白質組成,攝取足夠蛋白質食物,可以幫助維持肌肉量、增強免疫力,還能幫助身體修補受傷的組織,很多癌友罹癌後會不敢吃肉,反而會讓身體疲倦無力、肌肉流失、體重減輕、免疫力變差、關節疼痛,甚至影響認知功能,可能會有頭痛、頭昏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下降等狀況。優質的蛋白質食物例如:雞肉、雞蛋、魚類(鯖魚、秋刀魚、虱目魚等)、海鮮、毛豆、豆製品(如豆腐、豆干、濕豆包等)、瘦肉(如豬里肌、牛腱肉等)、乳製品(牛奶、優格、優酪乳、起司等)。

4.強大的人體保護傘:蔬果彩虹579補充植化素

根據不同年齡、性別、族群的需求,每日建議攝取至少5份、7份、9份蔬果,多元攝取不同顏色的天然蔬果,可以獲得豐富的植化素,不同顏色的蔬果有不同的植化素,這些天然的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力,可以消除體內自由基,達到減少發炎反應與細胞損傷的作用,每天攝取各色蔬菜、水果,獲得人體所需的礦物質、維生素、植化素,就像形成了一層隱形的保護膜,例如飲食中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,如花椰菜、白蘿蔔、高麗菜、青江菜、油菜、芥菜、小松菜、球芽甘藍、羽衣甘藍等,可以增加肝臟解毒功能,減少外來毒素或有害物質攻擊人體,達到預防疾病、抗癌、防癌的好處。

不同年齡及性別之蔬果攝取份量蔬菜份數水果份數總份數
兒童(12歲以內)325
女性437
男性549
備註: 蔬菜類一份:生菜約100公克,或煮熟後蔬菜約佔碗的五至八分滿。水果類一份:約一顆拳頭大小,或切塊後水果約佔碗的八分滿。

除了食物本身,烹調用油和料理方式也很重要,油品的挑選可以使用橄欖油、芥花油、亞麻籽油、酪梨油、苦茶油,都是很好的油脂來源,避免使用豬油、牛油、奶油、烤酥油等飽和脂肪較高的油脂,飽和脂肪攝取過多會增加心血管負擔。而烹調方式優先選擇水炒、清蒸、水煮、川燙、清燉等油脂量較低的烹調法,減少攝取油炸、爆炒、糖醋的烹調方式,高油脂的料理方式會促進發炎反應,而人體長時間的慢性發炎,則會增加罹癌風險。掌握維持理想體重,多吃各式全穀、蔬果及選擇優質蛋白質,並減少飲酒、飽和脂肪,才是最理想的抗癌之道。

參考資料:

Rock CL, Thomson C, Gansler T et al (2020)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 fo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ncer prevention. CA Cancer J Clin 70:245–271. 

你也許會喜歡

發表留言